带着跨越民族的团结友爱与逐梦青春的蓬勃朝气,“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圆满落幕。这场赛事不仅是绿茵场上的激情碰撞,更是妇联组织以特色实践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深刻彰显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年儿童是传承薪火的重要群体。少年儿童成长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密切的时代,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是传承民族精神、凝聚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群体。全国妇联高度重视各族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积极指导各级妇联组织搭建各族少年儿童交流平台。绿茵场上的一次拥抱、一句鼓励,研学实践中的朝夕相处、并肩协作,文化联谊中的互学互鉴、思想碰撞,关爱帮扶中的支持鼓励、情感交流,这些浸润式的互动,滋养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土壤,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化作成长路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追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众性活动是浸润人心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形有感有效”。全国妇联紧紧围绕这一重要指示,推动各级妇联将工作重心放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群众性活动上,让抽象理念具象化、深厚情感生活化。“有形”,是巾帼大宣讲里共学理论的共鸣场景,是“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各族家庭结对的温暖画面;“有感”,是数字赋能计划里妇女们共学技能的欢笑,是“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中困境儿童眼里的光亮;“有效”,是这些活动沉淀为“最美家庭”的家风传承,化作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日常。这套系统性、多维度、品牌化的“妇字号”活动矩阵,让抽象的理念变成可感可知的生活日常,转化为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亲如一家。
展开剩余3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是凝心聚力的重要力量。当万余户新疆“最美家庭”与内地家庭结对走亲,门扉轻启间,以家庭为基点的交往交流交融愈发紧密,民族团结的理念也润物无声地扎根家庭家教家风之中。文化的力量持久而深沉,那些“妇女之家”“巾帼学堂”里的国家通用语言课,成为沟通心灵的“连心桥”。互助的温暖直抵人心,西藏“甜茶馆”里的姐妹同心,新疆“靓发屋”中的创业帮扶,家政服务课堂上的充电赋能……一大批可感可及的援助项目在西藏、新疆落地、开花、结果。在“娘家人”和各族妇女的双向奔赴中,民族团结之花越来越盛,各族姐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没有什么比扎根心底的认同更有力量。那些日常的互助、文化的交融、情感的共鸣,让不同民族的人们读懂彼此的眼神,让不同语言的家庭共守一份温暖,让千万双手在共同的梦想下紧紧相握。这正是妇联组织以巾帼之力促进民族团结的深层意义,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深厚、最持久的生命力所在。
内容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炒股票配资-配资股网-线下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