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新晋威尼斯影后辛芷蕾的名字在热搜榜上居高不下。不过这次,大家关注的不是她捧回的最佳女演员奖杯,而是一段关于她“学历造假”的争议。有网友发现,她的百度百科词条上写着“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她的前经纪人梁婷在长文中透露,2008年她只是出资为辛芷蕾报送了中戏一个为期6个月的表演系进修班。
辛芷蕾早年曾在哈尔滨学习服装设计。学生时期,为了补贴家用,她勤工俭学,经常参与电视台的活动。正是因为一次这样的活动,她被甄子丹团队发掘并签约,由此踏入了演艺圈。签约之后,公司送她去中戏进修了半年表演。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辛芷蕾从未隐瞒,她在过去的采访中也多次提及自己并非表演科班出身,最初学的是服装设计。
争议的焦点在于“毕业于”这三个字。在一些网友看来,参加过为期半年的进修培训,并不能等同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他们认为这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并质疑其百科词条的准确性。
然而,事件随后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就在争议发酵之时,中央戏剧学院官方公众号在9月7日发布了一篇文章,祝贺“中央戏剧学院校友辛芷蕾获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中戏的这番“官方认证”,直接将辛芷蕾称为“校友”,这被广泛视为校方对辛芷蕾与中戏关系的正式认可。
这并非中戏首次将其进修人员纳入“校友”范畴。根据中戏2016年的章程第五章规定,“进修人员按规定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这显示校方早已将进修生视为自家人。娱乐圈中,类似的“母校情分”往往与演员的成就紧密相连。当你取得耀眼的成绩时,学校往往更愿意主动认领这份荣耀。就像当年张艺谋拿了威尼斯金狮奖后,北京电影学院也将其从“退学学生”转为“荣誉教授”。
回头看辛芷蕾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奋斗的色彩。1986年出生于黑龙江鹤岗的她,家境并不优渥。父亲瘫痪在床,弟弟妹妹年幼,家庭负担很重。她从初中就开始打工赚取生活费。原在哈尔滨学习服装设计,学费都是靠在黑龙江电视台当礼仪小姐一点点攒出来的。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一次活动后台。当时在电视台做礼仪小姐的辛芷蕾,因站在甄子丹身前引导入场,被这位功夫巨星一眼看中,认为她“神似宋慧乔,有潜力”。经纪人梁婷随后派团队对她进行了从造型到镜头感的全方位测试,最终决定签下这个毫无表演基础的女孩。公司没有让她急着接戏,而是掏腰包送她去中戏进修了半年表演,每天进行练声、走位、分析剧本等训练。
辛芷蕾的悟性很高,培训3个月后就敢去闯关锦鹏导演的广告海选,并在30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与梁朝伟搭戏的机会。第二年出演《飞翔的爱》女一号时,为了演好单亲妈妈,她跑到菜市场蹲点一周,观察摊贩如何哄孩子、怎么讨价还价。她的敬业精神还体现在之后的多部作品中:拍《长江图》时不会游泳,灌了半瓶白酒就跳进零下的江水;演《繁花》练苏州评弹,把自己关在录音棚三个月,嗓子哑到说不出话;为了这次拿奖的《日挂中天》,她在广州城中村住了三个月,跟着环卫工扫街、和小贩讨价还价,就为了演好底层打工妹。
从曾经的礼仪小姐到如今的威尼斯影后,辛芷蕾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比任何学历证明都更有说服力。中戏的这次“认领”,与其说是对网友质疑的回应,不如说是对辛芷蕾专业能力和艺术成就的肯定。它似乎也向所有非科班出身的演员传递着一个信息:在真正的实力面前,进修班与本科班的差别,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这场关于“进修班算不算中戏人”的讨论,随着辛芷蕾举起威尼斯电影节的奖杯,似乎也逐渐失去了意义。当实力成为最硬的“通货”时,任何学历标签都可能显得苍白。
盛达优配-炒股票配资-配资股网-线下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