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合作/留学咨询 | 微信号:yizhili2019】
985工科跨专业交互,在放弃保研的情况下,孤注一掷,成功拿下UCB伯克利、UW华大、UTAustin奥斯汀、杜克大学等一众名校offer,她用一句话总结:
“所有机会都靠自己争取,没有一个是等来的。”
从勇敢放弃上海交大保研,主动联系导师争取清华大学实验室名额;到伯克利offer过期10天,用两封邮件努力争取追回;再到就业环境惨淡之下,依然争取到宝贵的实习机会....
Wendy身上这股充满干劲儿的“争取”贯穿了她整个跨专业的过程:遇到过坎坷,面临过纠结,也经历过迷茫与不安,但她知道,只要主动争取,一切就还有机会。
无论会有多难。
展开剩余92%Wendy
一只梨优秀学员
上海交通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
拿到offer:
UCB伯克利 Mdes
UW华盛顿大学 MSTI
UTAustin德州大学奥斯汀 MSIS
杜克大学 设计与技术创新工程 等
01
985工科转交互
左手是保研,右手是留学
Wendy的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完全纯粹的工科属性,日常就是和电路仪器打交道,和交互几乎没有任何关联。
二者零交集的打破,还要追溯到大二下学期的一节选修课。
“那堂课主要围绕HCI展开,打动我的是完全不同于本科课程的氛围:老师平易近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踊跃参与项目,氛围十分融洽。也是从那堂课开始,我发现了自己对HCI的兴趣。”
与原先略显平淡乏味的专业相比,Wendy被人机交互的魅力深深吸引,对她而言,如果能利用技术推动想法落地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会非常有成就感。
“设计不再禁锢在一板一眼的机械电路里,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千变万化,变得兼具美观与实用性,这正是我所追求和向往HCI的原因。”
清华未来实验室
迈向HCI的重要一步
在那节颇具人生转折意义的人机交互课上,Wendy还收获到了宝贵的资讯,开启了她和HCI的不解之缘。
“我是通过课堂演讲的契机,了解到清华大学的未来实验室,当时的讲解导师所展示的项目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意和新奇,后来就通过主动联系争取到了实习机会。”
当时的Wendy,还是一个交互小白,但凭借着一腔热情与满身技能点,顺利进入了实验室,“可能是他们正好需要会STM32开发板和硬件操作的人,而我刚好具备相关经验,符合他们的需求。”
对此,Wendy也鼓励想要跨专业的小伙伴,不要畏首畏尾,要学会主动争取,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老师推荐、学校讲座等交流机会。
有了实验室的项目经验,Wendy更加坚定了转向HCI的信心和勇气。尽管在这之前,她已经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保研本校的资格。
“说没有纠结过其实是假的,毕竟保研也是我努力了三年才争取到的机会,但相比于眼前的安稳,我更愿意选择交互,这才是我发自内心想去追求的。”
在清华实验室期间,Wendy还结识了一位来自代尔夫特的同学,也是受她的影响与介绍,Wendy萌生了留学的念头。
“那个留学的女生是机械工程转的交互,跟我的背景相像,她跟我讲了很多自己的留学经历以及国内外设计教育的区别,也给了我很多综合建议参考。”
后来,Wendy又查阅相关资料做了一番深度调研,包括HCI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路径,以及有实力的留学国家及院校专业,结合自身的跨界背景与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去美国留学。
对于Wendy来说,这也是充满勇敢与期冀的、具有人生转折性的一个决定。
02
跨界交互申请
难,但是值得
大三学期结束后,Wendy投入了留学申请的准备工作,留给她的,也不过半年时间。
“留学的作品集我几乎是从零开始,之前专业做的项目基本没有可用的。但因为我是跨界,对交互申请要求的格式排版和内容完全没有经验,非常需要专业的指导。”
在遇到一只梨之前,Wendy已经联系了一个机构,但经过实际考察后,她果断选择了放弃,“专业明显不对口,和交互没什么关联,甚至当时咨询关于HCI的内容时,他们连HCI的定义都说不清楚。”
相比于外面的鱼龙混杂,梨始终如一做交互申请的初心和实力打动了Wendy,加之身边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口碑称誉,也让Wendy放心把自己有关留学的一切,都交给了一只梨(文书+作品集+选校的一条龙服务👍
工科转交互
从一到更好的蜕变
万事开头难,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做过UI和排版,Wendy初期在视觉层面花费了大量功夫去学习新技能和适应新的思维模式,这也是她坦言,自跨界遇到的最直观的难题。
“思考创意的表现方式和美观的数据排版方法,是很耗时且烦心的,刚上手的时候我至少要花一天半到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块内容的设计。"
比如,Wendy曾尝试创意地呈现数据,而不是简单使用饼图或其他传统图表形式。在这之前她需要大量收集资料,参考设计网站获取灵感等等...
(GynCare APP | by Wendy)
“好在这期间梨导师全程陪伴和帮助,从项目立项开始,帮我恶补UX的知识点,讲解作品集的基本结构与逻辑,以及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信息,一步步带着我稳扎稳打地去推动项目完成,”
很神奇的是,如今回想起整个过程,Wendy才发现这些改变与进步都是潜移默化的,当时可能只是现学现用,但到后面自己逐渐上手设计,才意识到,“原来这些都是梨导曾经教过的!”
(Wendy作品动态展示)
除了视觉美化上的改变,Wendy在设计上的一大收获和提升,还在于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出发。
“之前在工科,就是简单直接地考虑产品是否实用,但作为设计师,还需要看重是否解决了用户的真正需求,从用户认知的层面出发,会是另外一个世界。”
(HugMe System | by Wendy)
Hug Me是Wendy做的一个有关暴食症的项目,因为自己也曾经有暴食症的经历,所以对于患者的心情、思维方式以及应对方式都会更加感同身受。
“整个调研下来,我发现从陪伴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会更贴合用户的需求,不是简单做一个记录饮食或者心情的APP这种冰冷的提醒方式,而是通过真实的装置陪伴来达到自我疗愈的目的,比如震动或者抓一下手这种,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温暖。”
从工科跨界交互,在Wendy看来,是两种不同思维的火花碰撞,前者是从零到一的生产,而后者则是从一到更好的升华。
Q&A
Q1
跨专业转交互
背景真的是硬伤吗?
我先前学工科的时候只会搞电路,摆弄硬件,刚开始写文书的时候,认为这些经历对申请起不到什么帮助。但之后我意识到,必须要在原有的背景里去挖掘一些HCI相关的东西,不然就会显得“忘本”。
后来我就想到,本科学习的闭环控制理论,其实类似于设计中的迭代过程。在做作品集的时候,也会涉及一些本科学过的编程知识,还有Arduino、STM32等嵌入式开发板,在实际的项目落地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万物都是互联共通的,像我这种工科专业都可以在知识/技能中或多或少找到交互的影子,其他专业也未尝不可,这些不会成为你跨界的阻碍,反而会成为你独一无二的加分项。
Q2
工科背景转交互
如何看待二者的思维差异
工科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算法会不会更精准、研究有没有成果、东西做出来能不能用,都是很简单直接的思维逻辑。
但是交互设计要考虑的东西就会更多,比如产品的外形是否美观、在什么场合适合使用、使用感如何等等,更多时候是站在感性的认知角度上。
总结来说,工科更像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结果能用就行;而交互则是从一到更好,在原有产品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设计让它变得更好。
03
四个美国顶校
择校的甜蜜负担
在过去的25fall申请季期间,Wendy成功实现了工科跨界交互,并一举拿下了UCB伯克利、UW华盛顿、UTAustin奥斯汀、杜克大学等一众美国名校offer🎉
(Wendy offer的花样展示)
在超额完成申请KPI的同时,摆在Wendy面前又是一道新的难题——如何优中选优,选到最适合自己的院校。
“这些offer无论从学校声誉还是地理位置,其实都很不错。不过我个人会倾向综合考虑,横向对比多方面因素。”
比如UTAustin奥斯汀的学费成本比较低,两年制的项目也利于后续的签证找工作,容错率更高;还有地理位置与气候,像加州湾区这种科技巨头聚集地,就业会更容易一些,加上天气晴朗 ,人的心情也会更好。
“我后来拒了华大,有部分原因也是天气方面,西雅图的天气可能会让我容易抑郁。另外我也在YouTube看了华大专业的相关介绍,和我本科阶段有些雷同,就不想在读研阶段继续重复了。”
过期10天的offer
两封邮件极限追回
“选校期间我主要是在奥斯汀和伯克利之间纠结,甚至一开始是想选前者的,就没回伯克利的offer,后来又综合考虑了一下,但是发现offer已经过期了。”
Wendy感慨道,整个过程其实有点抓马,但奈何人生如戏,在长期效益和长远目标的驱动下,她开始奋力追回过期的伯克利offer。
“一共补了两封邮件,第一封学校没回,后来又诚恳地写了一封,解释自己是受学费和家庭影响的缘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打动了他们。”
在等待邮件回复的十几天里,Wendy并没有过度焦虑和内耗,而是秉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想法,开始找实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下一个任务里。
值得庆贺的是,Wendy在不懈努力的主动争取下,成功追回过期offer,也拿到了梦想的实习机会!
Q&A
Q1
竞争激烈的大环境
有哪些找实习的渠道?
我很早就开始做实习相关的准备了,比如搜集时间线信息,如何安排找工作的节奏等等,提前准备会让你更从容,更有条不紊地去面对。
另外我也会上一些平台,比如小红书或者Reddit,去看看一些招聘信息的帖子。我们伯克利的项目有一个Slack的工作群,里面会有专门发布实习机会的组,老师们也会转发一些创业公司或者比赛的机会,我都会关注和尝试。
Q2
有关实习投递
值得分享的经验和方法?
首先我会尝试大公司/大厂官方渠道投递简历,如果不乐观的情况下,也可以转投一些小的创业公司、继任岗位或者工作室。总之就是多投多尝试,不要把机会卡死。
另外,我觉得招聘方很看重申请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性格。比如我在面试的时候,会被问到如何和团队相处。自身性格是否能很好地融洽工作,这个很重要,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
(如何在实习中,让招生老师一眼“看上你”)
Q2
留学美国
担心安全及签证问题吗?
安全问题其实还好吧,只是概率事件。我有在google还有reddit上面看过很多安全资料,白天在校园内或人多的地方走走其实非常安全。另外很多学校,像伯克利会给每个学生发warning邮件,警告你不要去哪个地方,认真遵守就好了。
签证的话,就看后面能不能有幸抽中H-1B(非移民签证),抽不到的话,就考虑转EB-1A人才签证,或者回国也可以。个人会更倾向于在美工作一两年,然后回国吧。
回顾在梨的跨界蜕变时光,Wendy还特别提到了作品评审会制度,并感慨自己从中学到很多。
“我们在做作品集的时候不能固步自封,不光要看导师推荐的作品,还要去看同时期同学们的作品以及他们是怎么做的,不管是老师的点评建议,还是他们怎么排版、组织自己的作品,都能让人受益良多。”
“梨学员里有很多优秀的资源,从老师到学生,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见贤思齐,和优秀的人一起,变得更优秀🍐。”
11年来,一只梨帮助数百位学员,实现设计梦想。一只梨base上海,谐音为“意志力”。——希望每一个学习设计的同学,都有对设计热爱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意志力。
🍐是国内最早专注“艺术➕科技”的交互领域平台,针对世界Top20院校,涵盖从申本到博士的全链路国际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的有温度的长期无私帮助。创始人15年亲自在一线教学,被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美院等聘任的校外导师。
带着无我利他的专注在做教育,一只梨“不做第一只做唯一”。当大部分的教育机构和院校是在追逐Offer为目标的时候,一只梨关注的是职业规划教人找到工作,并且在这里甚至可以找寻人生。
| End |
撰稿/编辑 | Shiny
图片 | 官网/一只梨/网络
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设计师本人和所服务企业所有,
未经允许转载挪用,虽远必🐷
发布于:陕西省盛达优配-炒股票配资-配资股网-线下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