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工具如微信、支付宝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结算支付的主流方式。数据显示,国内超过八成半的人口选择使用移动支付。然而,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部分群体,例如习惯传统方式的老年人、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居民以及对电子支付安全性抱有疑虑的人们,他们仍然偏爱使用ATM机提取现金。
针对这一现象,ATM机迎来了全新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早在2025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便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ATM机的智能化升级。这一战略目标旨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全国95%以上ATM设备的技术改造,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为了保障这项大规模智能化改造的顺利进行,2024年五大国有银行在ATM智能化改造上的投入超过150亿元,相较于2023年,增幅高达62.5%。巨额投入带来了显著的成效:用户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银行的运营成本也大幅下降。数据显示,智能ATM的故障率比传统设备降低了47%,维护成本减少约35%。
展开剩余54%升级后的ATM机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取款体验,用户无需银行卡,仅通过刷脸或扫码即可轻松提取现金。传统的ATM取款流程虽然步骤简单,只需插卡、输入密码和取现金额即可完成,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痛点。一方面,部分老年人觉得传统ATM机的操作流程仍然过于繁琐,希望能够进一步简化;另一方面,使用传统ATM机取款时,容易出现银行卡被吞、磁条损坏或忘记携带银行卡等问题。而智能化升级后的ATM机,则能有效解决这些困扰。
本次ATM智能化升级主要体现在两大亮点功能上。首先是“刷脸取款”,用户无需银行卡,只需通过面部识别,输入密码和取现金额,即可成功取款。这种便捷高效的取款方式,尤其受到老年用户的欢迎。当然,也有人担心“刷脸取款”的安全性。但事实上,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识别准确率高达99.9%,几乎杜绝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此外,银行卡单日取款上限为2万元,一旦用户发现资金被盗取,可以立即报警,最大限度地保障存款安全。
其次是“扫码取款”,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生成一次性取款码,然后在ATM机上扫码完成取现交易。这种方式同样方便快捷。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可能不熟悉手机APP的操作,一些银行,例如邮储银行,在其APP上推出了“长辈模式”。老年用户在ATM机上取现时,可以选择进入该模式,界面字体更大,取款流程更简单,还配备了语音提示功能,充分考虑了老年用户的实际需求。
发布于:江西省盛达优配-炒股票配资-配资股网-线下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